home
wechat
video
phone
同期隆重推出
距 SNEC CONST_EDMYEAR EXPO 开幕 xx

政策系统布局,零碳园区建设步入“快车道”

10月24日,中共中央召开新闻发布会,系统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郑栅洁在会上指出,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。未来五年,这一领域将迎来倍增式发展机遇。特别是在"十五五"规划期间,将重点打造约100个国家级零碳示范区,为产业升级创造更大空间。

这一百个零碳示范区的建设目标,代表着我国减碳战略进入规模化实施新阶段。在这些示范区的能源系统中,储能装置将承担"能源调节中枢"的关键角色,既化解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难题,又保障能源供需实时匹配,成为实现零碳目标的核心支撑。

 

 

政策体系持续完善

 

零碳示范区是指通过系统规划、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,将园区碳排放控制在极低水平,并具备实现完全碳中和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。这类园区既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,也是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、达成双碳目标的战略支点。

自2024年末中央首提"零碳园区"概念以来,相关政策体系快速完善。2025年上半年,多部委连续出台配套措施,从试点示范、财政支持到标准制定全方位推进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出台的《节能降碳投资管理办法》明确对零碳示范项目给予20%的专项资金支持,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实质保障。

 

 

 

各地积极跟进落实

 

在中央政策指引下,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色推出实施方案。目前全国已有超150个城市推出专项扶持政策,形成各具特色的推进模式:

  • 沿海地区侧重技术引领,山东在青烟威等城市率先开展近零碳试点
  • 中部省份聚焦产业升级,湖北重点推动传统园区低碳化改造
  • 西部地区发挥清洁能源优势,云南首批5个零碳园区已启动建设
  • 东北地区着力工业转型,辽宁探索可复制的"工业共生"模式

 

储能产业迎来新机遇

 

零碳园区的大规模建设为储能行业创造广阔空间:

  • 技术需求:园区需要配备10%-30%的储能容量,保障绿电稳定供应
  • 经济价值:储能系统通过峰谷电价差创造直接收益,还可参与电网辅助服务获取额外收入
  • 创新驱动:对安全性、耐久性的要求正推动磷酸铁锂、液流电池等技术持续突破

 

创新实践遍地开花

 

目前各地已涌现出一批特色案例:

  • 鄂尔多斯示范区实现风能、光伏、氢能、储能、电动汽车全链条覆盖
  • 金风科技亦庄园区通过智能微网实现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
  • 江苏江岛项目采用"光储直柔"创新架构,直流配电显著提升能效
  • 海口江东新城集成20项低碳技术,预计2025年绿电自给率达80%

 

领军企业积极布局,宁德时代已建成多个零碳生产基地,京东物流打造了行业首个碳中和智慧园区,蜂巢能源在西南地区建设全产业链锂电零碳园区。这些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。

这一系列进展表明,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,正在形成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、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格局。

特别声明:本网引用转载自其他机构、网站的内容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