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4日,中共中央召开新闻发布会,系统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郑栅洁在会上指出,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。未来五年,这一领域将迎来倍增式发展机遇。特别是在"十五五"规划期间,将重点打造约100个国家级零碳示范区,为产业升级创造更大空间。
这一百个零碳示范区的建设目标,代表着我国减碳战略进入规模化实施新阶段。在这些示范区的能源系统中,储能装置将承担"能源调节中枢"的关键角色,既化解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难题,又保障能源供需实时匹配,成为实现零碳目标的核心支撑。

政策体系持续完善
零碳示范区是指通过系统规划、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,将园区碳排放控制在极低水平,并具备实现完全碳中和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。这类园区既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,也是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、达成双碳目标的战略支点。
自2024年末中央首提"零碳园区"概念以来,相关政策体系快速完善。2025年上半年,多部委连续出台配套措施,从试点示范、财政支持到标准制定全方位推进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出台的《节能降碳投资管理办法》明确对零碳示范项目给予20%的专项资金支持,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实质保障。

各地积极跟进落实
在中央政策指引下,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色推出实施方案。目前全国已有超150个城市推出专项扶持政策,形成各具特色的推进模式:
储能产业迎来新机遇
零碳园区的大规模建设为储能行业创造广阔空间:
创新实践遍地开花
目前各地已涌现出一批特色案例:
领军企业积极布局,宁德时代已建成多个零碳生产基地,京东物流打造了行业首个碳中和智慧园区,蜂巢能源在西南地区建设全产业链锂电零碳园区。这些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。
这一系列进展表明,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,正在形成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、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格局。